姜堰三水网

标题: 客流越来越好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放逐西伯利亞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5:14
标题: 客流越来越好

( \+ n4 n- o8 v7 ?3 A& X
! V3 C/ e( R  w4 s3 D/ W, k
作者: qzhwwp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5:16
什么时候公交中心正式启用,优化后的全区公交线路也应该提前公布了吧[微笑]
作者: 远航小新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5:31
本帖最后由 远航小新 于 2024-12-22 16:46 编辑 7 Q  t4 @. `% v1 M1 Z- T. l

, \1 R' S& Q! Y/ f4 }车次多了人自然就多 有车的情况下谁还舍近求远
作者: 一名群众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5:48
乡镇夜班公交,要规划规划了。
/ o/ j5 D9 z3 j& ?* }, y' Z+ ]% C% d4 }
比如一个人10块钱或者再多点,达到200元或者300元的钱,再发车。
! V; S  L8 W; ~) _4 `; u6 q( w
7 M* s$ A3 u+ C1 P公交拼车。可以先把人送去顾高,然后再去蒋垛,大伦,最后到白米镇,走个环线再回到火车站。; q2 P0 S; f* g4 J' T3 Z: }- W+ X

+ f  p+ {0 `( j& L3 z返程上车也是10元及以上。
作者: WesleyZ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5:59
候车大厅设置1-2个小卖部
; `/ C" u* Y# K2 s( N5 _8 H
作者: 仰望星际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6:13
一名群众 发表于 2024-12-22 15:488 m* @* x( ^- h: v& Z1 H( \( C% S
乡镇夜班公交,要规划规划了。$ N. f: Y+ y. ]# \- }+ T) n6 [
; t! E) v7 Z  {: w$ F
比如一个人10块钱或者再多点,达到200元或者300元的钱,再发车。
+ _7 c! l& D) u- k  ^- P

/ D% t4 J) V/ J$ j9 V) q8 h万一从6点等到9点也没有达到200咋办。。。。
作者: aaabbbccc123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6:15
赞一个
作者: 一名群众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6:24
仰望星际 发表于 2024-12-22 16:13) d8 t' }" S  P+ u/ Z4 p
万一从6点等到9点也没有达到200咋办。。。。

; Q  O" k9 z6 S. y. C" x+ J那就没有开行夜间公交的必要了
作者: vxzn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6:47
什么时候有直达山东烟台等地的车就好了
作者: 挺拔一棵松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9:17
大姜堰不是吹的
作者: 涛声依旧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9:22
aaabbbccc123 发表于 2024-12-22 16:15
- s/ U2 q, q) \/ Z赞一个

( }& t3 g4 R9 d3 K9 W9 D8 M3 Z姜堰站居然连个卖零食的小超市都没有,记得以前老姜堰站里面还有个卖东西的小卖部,现在居然什么都没有卖。0 H, Y& ]+ B2 C' G+ ]  T

作者: jstz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19:23
候车室里面的空调还有暖气吗?
作者: dy20061994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20:10
jstz 发表于 2024-12-22 19:237 p; C0 ^" e6 z) J% P7 ~1 i' E# h
候车室里面的空调还有暖气吗?
2 w& \5 f1 }" Q& a; j( U! ~; Z
里头暖和反正
作者: 瓦工专业贴砖    时间: 2024-12-22 20:28
小卖部一年缴多少要/ X( A: O' {, k  b! N& \

作者: kellyhung    时间: 2024-12-23 08:30
缺少的不是客流,而是车次
作者: 荣誉勋章    时间: 2024-12-23 10:15
火车还是很快很方便的,自己开车好累,远了吃不消。
作者: 爱谁谁    时间: 2024-12-23 11:51
以前去重庆得到南京,行程得二十几小时,现在直接在姜堰上车,时间还少了一半,确实方便。
作者: 姜堰一小哥    时间: 2024-12-23 23:53
点赞,希望大家都去姜堰站乘车1 p: [+ t3 ~0 B, x& T, w8 V3 Q





欢迎光临 姜堰三水网 (http://106.14.199.10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