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9 ~* X5 l; K. u9 c5 E/ D8 K. x; R2 I" t! z' n0 l
农历三月三,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。不仅是汉族的上巳节,也是广西壮族、瑶族、侗族、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。据传,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,歌会十分盛行,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。到了清代,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“歌圩”。
7 a6 y8 i! O+ J$ H3 z
; V, D' l; X/ u, |# Y& @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诞辰,自古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说法。, n3 Q" j5 O# F3 Z9 [5 ]0 c
农历三月三,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,春秋时期即已流行。《论语》云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大约此景。
8 C" V. c- X' W! B4 H! b
" @/ V5 d+ m, r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“上巳”。巳日多逢三月初三,魏晋以后,上巳节定为三月三,后代沿袭。“上巳”在汉代定为节日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记载: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,去宿垢疢,为大絜”。祓除也叫祓禊,即去水边沐浴。“上巳节”正处于季节交换,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,人容易患病,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,并祈求福祉降临。魏晋时代,“上巳节”除了要祓禊之外,还演变为皇室贵族、公卿大臣、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,“曲水流觞”由此而来。
( r. v) V, A& X a6 o2 U “上巳节”习俗自唐以后逐渐淡出,从宋元时代开始,渐渐不显,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情怀。与此同时,寒食、清明、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,最终寒食“并”入清明,上巳“躲”进清明。. \* F7 m' J3 N$ ~1 Z( W
7 t \5 U6 y p+ j/ O6 G
三月三日
8 v, W- l: ]" N3 k' e+ i3 E( V: |1 G (唐·白居易)
+ y% ~: b$ a; \4 T: E暮春风景初三日,流世光阴半百年。
, a: P+ ?. s" f+ x' x1 |( d+ n欲作闲游无好伴,半江惆怅却回船。
) f9 z- x& w, z5 \( X
; X3 o* ?4 i4 H, q
: G2 t5 m6 u* ~" f! T, i k
8 n9 N+ {9 y' H- f* C- B* ~
) t/ g/ K. e$ @1 h) S9 M0 S; z+ E
|
来自安卓客户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