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22年高考临近,考生及家长都进入了紧张的冲刺状态,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动起了“歪脑筋”,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将进入高发期,且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,诈骗分子花样不断翻新。对此,无锡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,一定要擦亮眼睛,谨防上当受骗。. |, w2 P* X% j" i- [
一、常见的诈骗手法: B; G( c6 ?, H: b0 c6 C1 |
1、售卖高考真题。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,向考生或家长发送“出售高考真题”“花钱可以拿到高考试题”等虚假信息,诱骗考生、家长往指定账户汇款。
! g) Y6 D7 Y0 S. O8 S+ Z 2、冒充高校招办人员。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、高校招生人员,明示或者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,索取指标费。
: N. D0 |8 F+ U( s- _1 t2 v2 q 3、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。伪造采取伪造军校招生公文、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和家长,大肆骗取钱财。骗子通常假冒军校领导、军队高级干部、军队高级机关工作人员等身份,以“内部招生指标”“计划外招生指标”“军校扩招”为幌子,甚至还会考生及家长寄发“预录通知书”,伺机骗取钱财。
0 X. O" }2 j4 ]: h1 U+ P5 a X$ h 4、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“特殊”关系进行诈骗。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某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、亲戚、朋友,称有办法让“二本”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,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,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,实施诈骗。
' N( H5 x T9 q( r- X4 r 二、警方提示
G. P+ v5 S8 {6 h" z# ^ 1、“高考真题”诈骗每年都有,而且层出不穷,归根到底是因为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。现在国家对于高考试卷的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,《刑法》也明确规定“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,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、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”,因此广大家长不要有侥幸心理,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。
: ~! \% ^$ F' f. C( ] 2、不要轻信自称是高校招办人员、有特殊关系的人员,高效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,广大家长和考生应当多查证、多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者网站。4 q+ j9 J8 u$ I
3、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,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,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,不可能存在“内部招生指标”,也没有提前“预录”一说。凡在高考前组织军校录取,以“报名费、中介费、赞助费”为由索要钱财的必属诈骗行为。(江苏省公安厅)! J6 M8 K) [8 k& @9 v0 n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