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堰三水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便捷登录,只需一步

查看: 29488|回复: 2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民生关注] 十年后的姜堰教育畅想

  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24-9-21 18:25:5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泰州
2023年的姜堰区新生儿是1700人,
/ l4 O6 [3 \& n- `7 f姜堰城区有二附、四中、南苑、三水和城西五所初中,按照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的民校建校原则,励才不是停办就是转公办,$ S8 D' m7 q9 w
可以估算一下,每个初中能匀到多少学生?) ~" q9 H/ a8 k- ?
姜堰城区有姜中、二中和罗塘三所四星级高中,其中姜中、二中每年招生各950+人,1700人不够两家分,
2 c, l1 F0 I2 V2 m4 Q! V" k是继续55分流,还是统一全上姜中、二中,如果这样,那罗塘高中、姜堰中专怎么办?农村三星高中是想都不要想!+ c+ n9 m5 x/ [" h1 |4 h
十年时间说短不短,说长也不长,一转眼就到,未雨绸缪还是必要的,铁打的姜堰流水的官,官员干一届两届可能高升了,但姜堰人还是要及早盘算的,* e; n5 n  I) K" L
有了相应的应对措施,毕竟能让姜堰人肚子里放得下心,更能够减少人口外流。
' z$ V0 r8 z* H2 ?6 L- d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推荐
发表于 2024-9-23 11:45:44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
西校区该按下暂停键了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推荐
发表于 2024-9-22 14:34:40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
回忆时 发表于 2024-9-21 19:51
8 z+ }: H3 @. ^. ?: Z  }0 X" R; _, X- G还有一半是区外的呢,总人数不会低于3000
9 \+ {- U3 g6 U
兴化也没啥小孩了,真到了这个地步,你以为兴化不想办法控制学生外流啊。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推荐
发表于 2024-9-21 22:41:38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
已经深度老年化,学校将来改造成养老院吧!& f, E7 N, l1 `' C
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2#
发表于 2024-9-21 19:05:03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
我还记得,90年代,00年代。
! ~0 ?! I+ G7 u& S* _8 Y# Z! ~# `( G1 `
说日本人建筑工,保姆都是大学生,日本人素质高。% Z( k# n; i4 h( D- C% n" {
7 q6 r' C: j# `4 W% |; \, [
说发达国家都是离婚率高,出生率低。
- Y* C7 B$ `5 N5 S: I* X! O. c" C) U7 n; O# y
如今,我们的大学生送外卖,没人说我们的外卖素质高。
+ `& h6 x8 L5 Y$ W) q! C& M3 i9 p2 z3 z0 \7 {& A: \
我们出生率低,没人说我们发达。! c" a7 c0 G# ~; e
0 c* w6 a: \4 f- {% l
学校啥的,操心啥呢?没有学生,可以拆了。也可以搞成商业场所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3#
发表于 2024-9-21 19:20:44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
有意义的话题。随着新生人口的逐年减少,届时高等院校、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都会相应缩减。
) ?$ F" j0 N  Y- `+ Q2 p0 ~值得担心的是这几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建的大量校舍,十年后就将迎来大面积闲置,到时候必然搞小班化教学,每个班30个孩子,以维持现存的教室和教师资源不浪费。: ]; ]  N2 v% j# \
再往后,高中阶段入学率会适当提高,以保证存量的高中教师不大面积失业,并可适当减轻财政负担。但从根本上看,现在再学师范,不是个好选择。" I6 ~$ Q" M* V. {) a

' |  _7 j, H7 q$ F总而言之,过去二十年,人口+工业化+城镇化三个红利叠加带来的繁荣好日子,一去不复返了。没有人口就没有需求,大基建拉动经济的老路也走不通了,现在二线城市地铁规划全面被砍就是一个信号。未富先老,国之最大危机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4#
发表于 2024-9-21 19:51:04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
还有一半是区外的呢,总人数不会低于3000
  W/ V& ^, D8 u* f3 m
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5#
发表于 2024-9-21 20:02:51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
咸吃萝卜淡操心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23-11-8 10:22
  • 签到天数: 3 天

    [LV.2]偶尔看看I

    6#
    发表于 2024-9-21 20:28:20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
    麻蒲袋、草蒲袋、一代管一代吧' }* @9 w6 j& Q, l7 P
   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7#
    发表于 2024-9-21 21:56:46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
    办法总比困难多,罗塘改成图书馆,乡村高中步乡村小学的后尘撤并,大家都是姜中二中好了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9#
    发表于 2024-9-22 06:45:38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
    本帖最后由 心比天高 于 2024-9-22 07:05 编辑 $ D9 x1 i* R2 S8 F

    8 d5 a6 n% _% k  g上次我发了个帖子,我认为十八线小城市就不应该跟着搞城镇化、土地财政,不划算的,当然最后买单的还是大部分老百姓。有些人说的啥人口红利的好日子,放在十八线小城市来说了?
    , u# D. q6 S, x4 J基建、商业跟不上,不少老百姓还为了买房成为背债的房奴,这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!
    - n$ @9 e) p" H; H1 f4 G0 c3 F# b
    : Z. A2 E1 O3 H8 D9 d! B5 y- Z9 H6 {+ i9 K

    # E7 x2 c2 z& k1 B一句话,四个字:  不划算的!
    ( B% f3 O- T' y2 _2 p1 Y$ P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10#
    发表于 2024-9-22 07:27:19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
    1.人是群居动物,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零散到聚集的历程。聚集,公共资源才能最高效率的布局,这是城镇化(西方叫城市化)的内在逻辑。三四十年前,中国人口普涨,农村、城市都有大量新出生人口,因此医院、学校都可以布局。2000年开始的乡镇合并,就是基于农村人口不断流出减少的不得已而为之。
    # k4 P! [" g" T$ J2.工业化是城镇化加速的必然结果。布局在城市(城镇)的大工业、服务业需要大量劳动力,催生劳动人口进城务工,随后就是定居生活,带来一系列公共设施需求,城镇因此不断扩大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。西方高收入经济体的发达资-本-主义国家城镇化率81.9%,中国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%增长到了目前的66%,未来最多还有10个点左右的增长机会。: ^, L7 E( E. K& N% X$ ^( K3 e4 O
    / A, Z0 n+ x3 z8 x/ l1 L
    3.中国的特殊性在于1998年房改,房地产以一己之力成为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,叠加人口红利、2001年入世带来的全球化红利,给了中国20年的发展黄金期。但也催生了畸形的高房价,也变相加剧了现在生育率低下。如今人口进入下降通道,高房价必然着陆,目前二三线城市普降了20-30%了。三四线城市的出路就是保证商业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+发展特色产业,来减少人口外流。姜堰目前也正在做,虽然很难。
    + R8 q9 {( U6 v! q3 _1 F1 R- l' r; y6 G  _: w+ R
    所以三个红利叠加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,但不能因此否定过去二十年姜堰的城镇化成果。更好地教育、医疗、商业等条件,是每个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权利。要回农村,要留城镇,个人自由。认知水平差异,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,不赘述。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11#
    发表于 2024-9-22 08:24:15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
    教育内卷,医疗、商业跟不上,这就是市民追求的?从高房价,老百姓沦为房奴,到最终房子可能走向有价无市、成为不可交易的死资产,这就是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权利?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懒
    2018-1-28 07:30
  • 签到天数: 9 天

    [LV.3]偶尔看看II

    12#
    发表于 2024-9-22 08:30:43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泰州
    居安思危,人还是要有点大局意识。不要说当前已经危机重重。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13#
    发表于 2024-9-22 09:43:13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
    等这帮不生的到了四十开外还不生我才信是真的不生,现在很多人不是不结婚,不生子,只是没那么着急。中国真正的丁克才多少。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

    14#
    发表于 2024-9-22 10:40:22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
    历史螺旋发展的,50、60年代中国人口也没有今天这么多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