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板凳
楼主 |
发表于 2019-1-27 21:58:46
来自手机
|
只看该作者
来自 上海
上古时期
3 G7 J, y5 p8 ^+ E! B; q六千多年前,在江苏大地上主要存在着两种考古文化系统:良渚文化和青莲岗文化。泰州境内的考古发现的姜堰单塘河遗址、兴化影山头遗址,海安的清墩遗址都属于良渚文化遗址。这些说明了最早在公元前四千年,泰州境内就有先民生活。由于良渚文化属于「百越文化」系统,是有古越人创造的。泰州地区的原始居民自然是古越人,使用的语言是古越语。
6 b, D( @& F. e& x7 M; |( _: f6 k因为没有见于文献的语料,我们无法详细描述泰州地区先民使用的古越语,但可以从语言的底层中找到一点痕迹。通过泰州地区的部分地名,我们可以察觉其保留的一些语言本来面目。泰州地区有几个古越语地名:表示山的「罗」(汉字记音),如罗浮山(古在渔行);表示集镇的「场、墟」,如兴化的白驹场,高港的柴墟(今口岸镇)。此外,在泰州方言里,大部分地区还有牙喉音,这又和现代的粤语相同,这自然是古越语的残迹。通过这些零星的材料,我们可以认为泰州地区在春秋以前的语言是古越语。
+ t9 ]3 i8 g& i. y4 R1 V2 }大约在3000年前的先周时代,江淮间的越族土著和南下的华夏族人融合。《史记吴太伯世家》、《吴越春秋吴太伯传》中都记载了周太王的长子太伯、次子仲雍为让位给季历而来到今无锡,苏州一带建立吴国的史实。中原文化与夷越文化的交融,在江南形成了勾吴族。中原以太伯、仲雍为首的移民大部分都到达了今无锡一带,其间必然有一部分在途中停下,没有过江,和长江北岸的土著融合在一起。「由于这支移民的原居地(渭水中游)文化比较发达,因此他们带来的语言便在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扎下了根,成为吴语的最初基础。」, P! K3 Z8 D* Q6 E7 d6 S/ ~" H
|
|